火影忍者究极风暴4-连家胡同 旧时王谢聚居处

  发布时间:2024-06-18 05:56:24   作者:玩站小弟   我要评论
破解版游戏大全本报记者尚原野/文穆可亮/摄在阜城老北关,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连家胡同,连接着解放北大街和东城墙下的黑龙潭。清末民初,连家胡同位居老阜阳城诸多条胡同之首,是当时部分达官显贵的聚居之地。随着老北关棚户区改造 火影忍者究极风暴4。

  本报记者尚原野/文穆可亮/摄

  在阜城老北关,胡同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旧时聚居连家胡同,连接着解放北大街和东城墙下的王谢火影忍者究极风暴4黑龙潭。清末民初,胡同连家胡同位居老阜阳城诸多条胡同之首,旧时聚居是王谢当时部分达官显贵的聚居之地。随着老北关棚户区改造深入推进,胡同连家胡同已经消失在那片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旧时聚居土地上,这个地名只存在于阜阳市地名录和文史研究者的王谢文史随笔中了。近日,胡同记者专门采访了北城小学退休教师周世忠先生,旧时聚居听他报告新中国成立前后发生在连家胡同的王谢故事。

  老北关的胡同历史缩影

  记者刚到报社工作时,就听说过老北关拆迁的旧时聚居事。那是王谢2013年3月初,距离连家胡同拆迁还有一个多月时间。一个周末的早晨,记者骑车经清河东路、阜王路(今颍淮大道)、阜信大街,穿过古商城到达鼓楼广场。这里是解放北大街南段入口,一路上房子越来越旧,有的看起来是解放前的沿街小木楼。

  在青颍路与解放北大街交口以北,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老房屋分列道路两侧,有青砖青瓦的粮店,有土坯墙木梁架的火影忍者究极风暴4商铺,有的山墙上还残留着部分马头墙。当时,记者还不知道这里的历史有多么久远,只忙着用简易摄像机记录下宝贵影像。当时,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胡同口,记得有一处浅绿色的对开木门,门牌上挂着某国有企业家属院的牌子。

  “2013年4月25日,北关开始拆迁,连家胡同就是那时候消失的。”今年86岁的周世忠在阜阳老北关生活了半个多世纪,对那里一草一木都烂熟于心,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。2008年,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在编撰《阜阳文史》史料丛书时,希望周世忠撰写一本关于阜阳老街的书。在随后一年时间里,周世忠骑着自行车,遍访老城每一条街巷,晚上回家后伏案写作。2009年6月,他撰写的《阜阳城老街掠影》作为《阜阳文史》第三辑付梓出版。

  《阜阳城老街掠影》全书约10万字,目录前面有周世忠亲手绘制的3张城区示意图,其中,《1949年前阜阳城及周边地区示意图》《解放前阜阳城街、巷、胡同简图》,清晰标示出连家胡同的大体位置。不难发现,连家胡同是古城东北方向最靠北的一条大胡同,背靠北城墙,西侧毗邻鼓楼北大街北端的“承恩门”(老阜阳城的北门),东侧紧邻东城墙与北城墙拐角处的黑龙潭。

  据周世忠回忆,在连家胡同与黑龙潭之间,还有一条南北方向的龙潭街,东侧有一眼古井,经常挤满了前来洗衣、洗菜的家庭主妇和打水的壮劳力。西侧有个机构叫“水龙局”,相当于现在的消防队。直到解放初期,水龙局门面房子里还摆放着水枪、水桶、水斗。

  此时不禁想起,前年记者去江苏泰州溱潼古镇游览时,也见到过晚清时期的水龙局。这是富人聚居区的消防基础办法,在阜阳老城曾经有三处,尤以龙潭街水龙局规模最大。遗憾的是,老北关的水龙局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慢慢消失了。如今,水龙局这个名字很少被人提起,遗址也难觅踪迹。

  铜钱买来胡同名

  在阜阳老城区,北城与南城的城市框架和建筑格局大致形成于宋代,北城为“子城”(小城、旧城),南城为“廓城”(大城、新城)。经颍州官方从明洪武初年至正德初年的持续营建,愈加定型,城垣全部为砖甃,距今约有650多年历史。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《阜阳县志》成书之时,北城内有街道、胡同42条。该志记载“连家胡同,在北门内迤东”。这说明,最迟在清乾隆初年,连家胡同这个地名就已经形成为了,距今至少有262年历史。

  据原县级《阜阳市地名录》记载,“连家胡同,以巷内有连姓取名。西起解放北路,东至黑龙潭街北端,石头路面。”然而,此巷的来历在民间还有另一说。据周世忠介绍,相传这条富人聚居的胡同,其名称是一户姓连的大户人家用铜钱买来的。

  “在连家胡同北侧,从东往西分别是杨家大院、宁家大院、苏家大院、黄家大院;南侧从从东往西分别是汪家大院、夏家大院、亓家大院、李家大院,没有一家姓‘连’的。”周世忠报告记者,在2008年的时候,连家胡同还保管着杨家、宁家、苏家三座老式大门楼,比亳州花戏楼老街现存的老式门楼还要气派,用“风貌犹存”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。当时,他问了住在连家胡同一带的亲戚伴侣,都说是早些年姓“连”的大户在胡同两头各设赠钱处,每天向途经这里上私塾的学生赠送一枚圆形方孔钱,并报告他们以后称这条街为“连家胡同”。

  “古代有钱人可以花钱捐个官,到了清代形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,花钱买一个胡同的名字也在常理之中。”周世忠说,明末至民初,连家是“阜阳八大家”之一,主要居住在精忠前街、精忠后街、碾盘桥、西关大街一带,连家祠堂在玉石街(大察院街)。在连家胡同这个地方,确实没有一家姓连的。

  在封建社会,富庶人家沽名钓誉,拿钱买个胡同名,本来无可厚非。只是现在回想起来,连家胡同与清末民初上海的弄堂有些相似,那是以石库门为代表的近代房地产业的发端,在阜阳并无发展起来。

  非富即贵的大户人家

  民国时期,连家胡同从东到西约500米长,一丈多宽,铺着三路石条。两侧全部是跟颍东袁寨程文炳宅院那样的深宅大院,每家门前都有青石台阶,上马石、下马石一应俱全。对开的木门上安装有“铺首衔环”即狮头门环,里面是白色的影壁墙,只能望见飞檐翘角的房屋和镂空的门窗。

  解放后,这八户人家的房屋全部收归国有,成为棉麻公司、饮食公司的办公场所,随后又成为这些单位的家属院,人们才能自如进入这些院落。彼时,院内的葡萄花架、假山池沼等园林景观才为当地人熟知。值得注意的是,每家每户都有一两眼水井,吃水、盥洗、浇花都不需要到北门外的泉河里或龙潭街的水井去担水。

  连家胡同北侧从东往西数第一家是杨家大院,主人清末时在阜阳开过钱庄。民国时期,这里居住过著名琴师尹和斋,从民国初年一直到1945年前后,他在阜阳戏剧界的名声非常大。他的儿子尹进普1943年至1945年间在阜阳县立中学担任总务主任,孙子尹景明、尹景亮跟周世忠年龄相近,在北城小学是同学。

  第二家宁家大院的主人宁仲明,儿子宁挺从安徽大学毕业后,在阜阳师范学院任教,是阜师院数学系的知名教授。宁挺的弟弟宁国钧,曾经当过剧团团长和文化局局长。

  第三家苏家大院的主人苏世昌,是光绪年间的举人,那一年乡试阜阳5人中举,有3个都在北关,说明北关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。而最靠西的黄家大院是黄军门的家。当时,阜阳有8个军门,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,他们在外地做官,积攒的钱在老家建房子。

  在连家胡同南侧,第一家是汪家大院,第二家是夏家大院,户主在民国时期当过营长,按照现在的话来说,属于军人家庭。相邻的亓家大院,建国后走出过一个工程师,叫亓孝谦,在地区建设委员会工作,他有4个儿子,其中,亓贺贤是周世忠的学生。

  而第四家李家大院的主人李实斋,在民国时期就把整个院子卖给了开设普济医院的彭万荣,李家大院就成为了彭家大院。当时,彭万荣还在南侧郭家胡同开设药店,是小有名气的富商。他的二儿子彭文在北关医院当医生,三儿子彭录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专署医院当医生,90年代曾担任阜阳驻深圳办事处主任,退休后加入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,多次为保护老北关历史遗迹奔走呼告。“到2008年的时候,连家胡同南侧的四家大院已经不复存在,矗立在胡同南侧的是人行家属院的高墙。”周世忠说。

  一去不返的深宅大户

  值得注意的是,上世纪50年代以后,人民路开发建设;70年代以后,颍州路向南发展;80年代以后,当时的地委行署陆续迁至清河路。从此,很多单位纷纷搬出老北关,原有的办公场所变成为了职工家属院,连家胡同的建筑格局也被打破了,原有的深宅大院一步步为职工宿舍所取代,到2013年拆迁前,建筑格局已经与现在的颍州义仓(制药厂家属院)、潘氏公馆(专区粮食局家属院)差不多了,残存下来的古老建筑已经屈指可数。

  多年来,周世忠一直为连家胡同的消失而惋惜。从2013年4月25日动迁到现在,6年时间过去了,连家胡同所在的阿谁地块早已被夷为平地。按照当初的施工计划,这里应当建成一处居民小区,然而,包罗北城小学家属院在内的老北关至今尚未开建的动静。“我从北城小学家属院搬到颍东区法院家属院,两次都是因为拆迁,现在又挪到商厦北边的供销社家属院,租房子前后好几年,做梦都盼着阜阳老北关能够早日实现旧貌换新颜。”周世忠说。

相关文章

最新评论